I2P 也是一個老東西,不過這東西一直都沒有成熟過,到目前還屬於未完全開發的狀態,檯面上的社群也小得可憐。
它比較少被人們注意,是因為它幾乎不被用來當作跳板,因為不像 Tor 一樣有一大堆 exit nodes,它主打的就是 I2P 網路內部的服務。
I2P 網路內部提供的服務非常多樣性,mail、IRC、instant messaging 等服務都有,甚至可以用 BitTorrent 和 ed2k 等方式進行 file sharing。
但是這網路的缺點就是慢,加上使用的人少,導致貢獻頻寬的人少,讓這網路可說是慢上加慢,但隱密性確實是強過 Tor 的。
FreeBSD
在 FreeBSD 利用 Tor 架設 deep web site
Tor 這玩意已經是老東西了,有些人只是把它當成跳板用,有些人會拿來瀏覽 .onion 虛擬網域下的 deep web sites,當然也有人拿來架 deep web sites。
長年來人們對 deep web 都會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傳說,譬如下面這幾張圖:
這些圖片和傳說雖然有些是真的,但大部分都可以把它當成 joke 看待,不用對它們太認真。
特別是第三張圖,你還會看到各種惡搞變形版,我只能說對它認真你就輸了。
所以拜託不要再跑來問我什麼 Marianas Web 在哪,這些都是 bullshit,去問你地理老師還比較實在。
至於用冰山來形容海面下有多少東西這種描述方式,我只能說以種類的數量來說的確如此,但以純粹的檔案容量來講這簡直胡扯。
在 FreeBSD 9.x 的系統中安裝 i2p
可能是這東西不太流行,所以 ports maintainer 也沒太認真去維護它。
所以這篇雖然是廢文,但也沒廢到只是叫你 cd /usr/ports/security/i2p 然後打個 make install clean 就收工了。
因為陸續開始有一些講中文的在問,只好稍微簡單寫一下。
在 FreeBSD 9.1 裡完全使用 clang 代替系統的 gcc
已經算是有相當多年沒有把系統的版本做提升了,趁著 FreeBSD 9.1-RELEASE 開始內建 LLVM 3.1 的機會,我也順便做了一次多年來罕見的升級。
畢竟 FreeBSD base system 上使用的 GCC 實在是太舊了,是變成 GPLv3 之前的最後一個版本,也就是 4.2.1 這個早就該作古的版本。
加上我對 GCC 的內部的設計實在是有點反胃,認識我的人應該也知道我蠻討厭那個大鬍子教主,所以聽到能換成 LLVM 當然就是馬上安排時間衝了。
在 x86 環境下編譯 GCC 4.8 會出現 '_ITM_TYPE_M256' does not name a type 的錯誤
我想應該不少人已經知道 x86 平台被很多 software developer 無視已久了。
特別是歷經了用 gcc -O3 編譯 zlib 以後會讓包括 ssh 在內的一大堆程式爆炸,叫修又被裝死很長一段時間的這段血淚史,讓我對這個潮流更加印象深刻:
Bug 270120 - (PR40838) [4.4/bad-code] -ftree-vectorize causes segfaults on x86 due to stack misalignment
Bug 41156 - [4.4/4.5/4.6 Regression] zlib segfault in inflate_table() compiled w/ -O -msse2 ftree-vectorize
不過最近在租用外國 KVM 服務的時候,居然遇到一家實體 CPU 採用 Xeon E3-1270 V2 的主機商,無論如何就是無法讓 64-bit 的 FreeBSD ISO 能 boot 起來,無論是 8.3 和 9.1 都不行。
相對地,其它 Linux 家族的 64-bit 安裝光碟都完全沒事,可以正常 boot 也能裝得很開心,這實在是讓我這個喊了 FreeBSD 才是王道超過 10 年的人看得很傻眼。
雖然主機商馬上 call 了 FreeBSD 的 maintainer 來看看有沒有辦法解決,但最後只是推測這新的 CPU 架構和 USB 裝置的初始化有衝突,要修正還是不知道得等到何年何月,所以我就和主機商說讓我改裝 i386 的 FreeBSD 9.1 了。
因此在切換到 x86-64 環境的數年後,我又再次被迫回到 x86 平台這個戰場來編譯程式,向者艱辛的道路邁進。
Read more在 x86 環境下編譯 GCC 4.8 會出現 '_ITM_TYPE_M256' does not name a type 的錯誤
FreeBSD 的 boost-1.45.0 沒辦法用 gcc 4.7 編譯的問題
因為最近還是很忙,所以就常話短說。 拿 GCC 4.7 當編譯 ports 用的 compiler 去 bui ...
用 gcc-4.3+ 編 graphics/graphviz 遇到 libgvc.so: undefined reference to `sincos' 錯誤時的解法
錯誤訊息: gmake[3]: Entering directory /usr/ports/graphics/ ...
Read more用 gcc-4.3+ 編 graphics/graphviz 遇到 libgvc.so: undefined reference to `sincos' 錯誤時的解法
使用 X server 遠端執行 VirtualBox 時一進入設定就會 Segmentation fault
這個問題是在 FreeBSD 8.2-STABLE 上遇到的,但我想其實跟 OS 無關。 主要是 Window ...
Read more使用 X server 遠端執行 VirtualBox 時一進入設定就會 Segmentation fault
FreeBSD 在 mysql55-{server,client} 改用 CMake 建置後某些編譯選項無法傳遞
以往在 FreeBSD 編譯 databases/mysql55-{server,client} 時,要下這樣 ...
Read moreFreeBSD 在 mysql55-{server,client} 改用 CMake 建置後某些編譯選項無法傳遞
Apache 從 2.2.12 開始支援 SNI
其實這資訊 lag 了一年多了吧 (現在都 2.2.17 了)。
前幾週被人問到 SSL 時丟相關資訊給他,
才發現 wikipedia 的 SNI 那頁更新過了:Server Name Indication
這功能是從 Apache 2.3 merge 回來的:#34607 - Support for Server Name Indication
設定範例可以參考 Apache 的 wiki:SSL with Virtual Hosts Using SNI
其實設定上沒什麼新東西要注意,
一切都恢復到過去設 SSL vhost 的方式即可。
最多就是記得要擺 NameVirtualHost *:443 和 SSLStrictSNIVHostCheck off 這兩行吧。